2)第216章 刘健_正德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不敢,一是因为刘健为人做官,确实有过人之处,不像某些人一样属于沽名钓誉之辈,另一个原因就是刘健是弘治皇上当太子时的东宫讲官,在皇上心中颇有地位。

  朱厚照怕万一惹恼了对方,去皇上那里参上自己一本,惩戒事小,真要劝谏取消了这募捐,那之前朱厚照的心血可就白费了,想到这里的朱厚照开始和颜悦色的跟着刘健解释起来。

  “阁老,你可知我大明有多少人口?”

 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,这些数字自然是张口就来。

  “弘治十五年的时候,户部曾统计过一次人口数量,那时全国有户1041万,总人口万人。”

  朱厚照听到这个数字点了点头,接着问道。

  “那阁老可想过,若是一人捐出一文钱,会出现多少钱呢?”

  “或者说有一半乃至三分之一的人捐出一文钱,会出现多少钱呢?”

  刘健听到此话,呼吸就是一滞,心中惊叹这个数字的时候,又很快反应过来,太子殿下的这个想法是何其的可笑,每个人都捐献一文钱,乞丐也能捐吗?或者说他能捐,你就能有人去收取吗?这其中为了这一文钱,又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,为了这一文钱,岂不是得不偿失?

  想到这里的刘健就欲开口反驳太子殿下的言论,没想到朱厚照比他还快,直接说道。

  “阁老是不是不相信会有这么多人,会因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,就捐献出一文钱?”

  “可是他为什么不呢?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,您有没有想过呢?”

  “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庭的概念,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那个小家。”

  “很多的时候,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小家,而舍弃我们大明这个大家。”

  “难道您就没想过,假如真的有那种可能,整个大明的人都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用,哪怕只是其中的大多数人,或者是只有一半,乃至其中的三成或四成。”

  “那个时候的大明会成为什么样子呢?”

  “我们还会担忧那塞外的鞑靼吗?”

  “还会烦恼那沿海不断来袭的倭寇吗?”

  “真要到了那个时候,整个大明,拧成一股绳,所有的人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,而奋斗,我敢说,那时候的大明将会是无坚不摧,无力不破。”

  “而我认为,这次地震就是一个机会,一个可能让大家知道,大明是一个大家庭的机会,灾民受灾的时候,不只是朝廷没有忘记你们,就是远在他乡,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,也没有忘记你们,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――大明人。”

  朱厚照铿锵有力的将这些话说完,顿时说的刘健哑口无言,他甚至一时都想不出话语来反驳朱厚照,因为他所说的好多事情,即是事实,又确实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景,可是刘健心里还是不认为这和这个戏台有什么关系。

  正在刘健琢磨如何反驳朱厚照的时候,远处那游行的队伍开始转过街角,朝着这边走来。

  口号的声音更是人还未到,就远远传来。

  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”

  “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。”

  “绵薄之力,积沙成塔。“

  “携手同心,抗震救灾。”

  ……

  刘健放眼望去,举着条幅的庞大队伍正朝着这边慢慢走来,尤其是前面那个喊口号的书生和那几个举着条幅的生员更是抢眼,而在他们的不远处,还有一个好像是东宫的太监,也正一路小跑的朝着这边奔来。

  刘健看到这一幕,顿时转移了话题,对着朱厚照说道。

  “殿下若是真有心,又何苦浪费财力去搭这个戏台,还不如效仿这些书生一般,沿街喊着口号,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灾区受灾的消息,唤醒民众的意识,即节省财力,又可以广而告之,何乐而不为呢。”

  “而且老臣认为,相对于其他人,读书人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,其实远比其他人更有作用。”

  说到这里的刘健,指着朝这边跑来的刘瑾,语气奚落的说道。

  “说到这里,老臣冒昧的说上一句,殿下不要听信那些宦官佞臣的妖言蛊惑,要知道多少贤明君主,就是因为听信了这些宦官的蛊惑,而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huy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